2024-05-22 行业资讯 138
2024年5月15~17日,“第三届石油石化装备产业科技大会暨科技创新成果展览会”在陕西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大会由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简称“中石协”)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和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联合主办,北京中油展览有限公司承办。来自陕西省科技厅、中国机械联以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集团公司科技和物资管理部门的有关负责人,以及行业研究机构、检测机构、高等院校、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装备制造的有关领导、专家等1000余人参加大会。
在全体大会上,中石协会长刘宏斌作了题为《营造创新新局面、壮大新质生产力 引领石油石化装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全面回顾了“十四五”期间我国石油石化装备产业的科技创新成就和协会的助力工作,展望了石油石化装备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十四五”期间,我国油气装备创新成果丰硕,支撑工程技术快速发展;海洋油气装备不断取得突破,整体水平显著提升;油气储运装备迭代升级,跻身国际先进行列;炼油化工设备持续攻关,国产化率稳步提高;节能减排和数转智改稳步推进,行业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刘宏斌强调,在“十四五”发展的关键阶段,石油石化装备行业要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协同基础研究、攻关关键技术,面向未来部署引领性关键技术的研发,支撑石油石化装备行业高质量和高水平发展,对需要优先发展的技术和新兴产业进行分类整理、回顾评价、顶层设计,为“十五五”规划制订和开局奠定坚实基础,并同时部署了协会推动行业科技创新的服务工作。
中石协常务副会长张雨豹主持了上午的大会。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中国机械联副总工温顺如、长庆油田党委书记李战明、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严俊杰、宝鸡石油钢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常学军、陕鼓集团董事长李宏安等先后致辞,对科技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对石油石化装备行业的快速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对未来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石油集团原首席专家秦永和做题为《大力发展旋转导向,加快实现非常规油气革命》的专题报告;中国石油长庆油田总工程师张矿生做题为《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的专题报告;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丙向做题为《技术引领科技强机集成装备应用助力技术提升》的专题报告;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钻采研究院钻采装备总师杨向前做题为《海洋油气装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的专题报告;中国石油长庆石化总经理助理赵飞做题为《长庆石化公司设备智能化建设与实践》的专题报告;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龙杰做题为《国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解读》的专题报告。
本届科技大会同期召开了“中石协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暨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刘宏斌会长兼专家委主任委员主持了会议,会议邀请西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煜做题为“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专题报告,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石油石化装备行业“十四五”以来的创新成果和快速发展,围绕在行业内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培育新质生产力进行了深入研讨。中石协专家委员会部分委员和特聘专家,以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国家管网科技管理部门的领导,行业内部分装备制造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检测机构的领导和专家等近百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同期举行了 “2024年石油石化装备行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科技创新成果” 发布仪式,中石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冠军宣读了《关于发布“2024年石油石化装备行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科技创新成果”的决定》,会议为获评“杰出创新成果”和“优秀创新成果”的代表颁发了证书。
会议同期举行了《中国陆上石油钻机2023》发布和赠书仪式,宝鸡石油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强在发布仪式上致辞,部分参加编写单位的代表上台接收赠书。
会议同期举办了“第三届海洋油气工程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工程材料发展论坛”“炼化技术装备论坛”“油气钻采技术装备论坛”“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等五场分论坛,并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了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鼓集团、宝鸡石油钢管有限公司等典型企业。
会议同期举办了“科技创新成果展览会”,与会领导、专家和会议代表参观了展览会,现场观摩交流深入认真、互动交流气氛热烈。
会议还安排了科普展示和特色文化展演展示活动,引起会议代表的极大兴趣。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与科普育人深度融合、与文化艺术深度融合,实现了会议展览的模式创新,成为壮大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从街机到抓娃娃机,硬币经济也将被移动支付取
“解禁”百日,中兴复苏几何?
中建海丝城 237万㎡国际滨江大城
硬核赋能
雷沃新能源后发先至的“动力密码”
对于新能源赛道的布局雷沃重工并不算早,但其首款纯电动装载机推出至今,依然是市场接受度最高的热销产品。如今,新能源市场内卷严重,产品同质化问题逐步显现,雷沃重工的成功之处在于切中了当下新能源市场竞争技术为本的发展关键,以及潍柴集团动力技术上的硬核底蕴加持。
相较于传统燃油装备,新能源产品的较量重点集中在新能源动力链的技术实力比拼,主要涉及电池、电机、电控,以及多元化燃料动力等技术。在占到电动装备总体成本40%至50%的动力电池上,供应商品牌高度集中、产品质量差异不大。在电机、电控技术上,中小整机制造商多依赖于外部品牌,造成动力系统的整体性能匹配上参差不齐。而多数头部企业虽然实现了电机、电控技术的自主研发,但从产品的实际落地作业效果中不难发现,电机、电控、电池管理等技术尚有很大提升空间。 而以动力起家的潍柴,凭借在动力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研发优势,早早布局新能源。多元技术路线并发之下,已完成了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纯电动三大技术路线动力总成产品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应用,为雷沃重工的新能源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新能源全链路技术领跑 构建新能源版块新壁垒 以雷沃重工电动装载机为例:在动力电池上,有别于市场中普遍安装的圆柱形磷酸铁锂电池,雷沃配备的潍柴弗迪定制化开发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是一大技术亮点。 潍柴弗迪针对工程机械工况定制化开发了具有超强寿命和超长耐久性的电池产品,更好应对工程机械设备高温、高湿和高强度作业要求,缓解电装用户的续航焦虑。 要知道高效的前提是安全,雷沃重工多角度入手加固电装“安全阀”。雷沃重工在电装上始终贯彻集成化设计。其中,动力总成和控制器集成之后,减少了高压线束,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得以幅提升。另外,动力电池和控制器整体封装,使得系统防尘、防水、防腐蚀性能大幅提升,进一步提升了设备可靠性和用电安全。 团队作战中,再强悍的兵也需要优秀的将领方能充分发挥作战能力,电控技术就是电动设备上的那颗“智慧大脑”,指挥着电动装载机,在更低消耗、更高效率的区间完成施工作业。 雷沃自主研发的高效智能控制策略,可精准控制各个动力单元,实现对电池充放电、电机运行,以及其他系统的智能调控。在提升各系统安全与使用寿命的同时,也从另一角度降低设备使用电耗,从而进一步增强设备的续航能力。 在潍柴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核心技术体系的强力支撑下,雷沃重工打造出兼具安全可靠、节能高效的新能源产品矩阵。这些产品通过动力系统与能效管理的深度优化,不仅实现了续航能力的显著提升,更以全生命周期的高稳定性表现,逐步赢得市场终端用户的信赖。 全场景解决方案 定制绿色施工“最优解” 除了电装单兵作战外,雷沃重工凭借对施工工况与用户痛点的深刻洞察,推出了极具针对性的新能源多场景一体化解决方案。面对不同行业、不同工况的作业需求,为用户提供绿色、高效、可靠的施工作业整体解决方案,并配套完善的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 在矿山领域,雷沃重工可提供包含FR750F挖掘机、FL966EV电动装载机和LT110H矿卡等产品在内的系列产品。凭借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高耐久性,完美契合了采矿作业环境下恶劣的施工环境与高强度的运行要求,为矿山开采作业提供了高效、环保的设备支撑。 三大核心业务全面转型!雷沃重工新能源产品凭什么后来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