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1 行业资讯 112
7月11日,一辆叶片扬举车搭载着单支长90.5米、重23.6吨的风电叶片,从西藏自治区拉孜县热萨乡的扬举车换装堆场出发,前往距离珠穆朗玛峰仅140公里的“中核萨迦30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风电场。为了适应狭窄的道路和陡峭的山势,叶片时而旋转、时而仰举,远远望去如同矫健的巨龙,在青藏高原山间游移腾挪,最后攀上“世界屋脊”的风口。
东方电气集团董事、党组副书记宋致远,为本次叶片运输的6位司机献哈达。(东方电气供图)
当天一早,海拔4200米、占地11000平米、可同时容纳24支及以上叶片的热萨乡扬举车换装堆场就热闹非凡,这里刚刚迎来了“远道而来”的伙伴——6月21日从内蒙古东方电气风电包头基地出发的风电叶片运输车队。这些叶片在跨越3800公里的长途运输,历经20天行程,途经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西藏等5个省(自治区)后,将在这里换装成更适应山地运输的“坐骑”——扬举车。之后再经过约70公里的扬举运输,抵达项目预定安装机位。
2021年11月,叶片扬举车执行重庆市石柱石家风电项目运输。(东方电气资料图片)
东方大件物流现场经理卢靖宇介绍说,由于风电机组选址在山顶,风机叶片运输上山要经过崎岖的山路和弯道,板式叶片运输车无法通行,这时候就需要换装成叶片扬举车。这种能够360度旋转、倾角40度仰举的叶片扬举车,可以在运输途中控制叶片的位置,并根据需求进行扬起、摆动、自身旋转等动作,躲避途中的树木、房屋、山体、电线等障碍。此次换装的东方电气自主定制230型扬举车,使用了21.5米液压模块半挂车,安装后总高仅5.25米,配备长臂和运输平台,具有结构稳定可靠、整体重心低、运输通过性好等特点。
2023年10月27日拍摄的珠穆朗玛峰。深秋,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天高气爽,游客前来观赏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在换装场地上,依靠指挥员的熟练指挥和吊车操作人员的默契配合,一台扬举车、两台吊车同时进行吊装作业。两台吊车采用专用吊带、吊具,经操作员观察反馈后,由吊车指挥员发出统一指挥、统一口令,两台吊车同时起吊。将叶片上的112根螺栓与扬举车法兰盘孔进行精准对接,确保叶片稳稳地安装在扬举车上。据了解,安装完成后的单叶片举升车重量能达到170余吨,为确保扬举运输车队的顺利通行,沿途交警、路政等部门将采取临时交通管制、加强车队后方交通管控等措施,为运输车队开辟“绿色通道”。
东方风电项目经理蔡文韬介绍说,青藏高原拥有丰富的高海拔风能资源,具有发展风力发电的先天优势。为了适应高海拔、低气温等极端自然条件,东方风电对西藏地区风电项目的设备选型、安装调试、运维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技术创新,采用了适合高海拔环境的风电机组,优化风电场布局,提高风电项目的发电效率和运行稳定性。此次叶片运输服务的“中核萨迦30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风电场海拔高度在4600米至5200米之间,将安装40台东方风电自主研制的5兆瓦高原型风电机组,风电总装机容量达20万千瓦。
2024年1月16日拍摄的西藏山南市措美哲古风电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近两年来,西藏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有效缓解了冬春季节缺电状况。截至5月底,西藏首个超高海拔风电项目、装机容量7.26万千瓦的西藏措美哲古风电场,发电量已超2.35亿千瓦时,可满足周边十几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而随着那曲市色尼区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的欧玛亭嘎风电场1月1日的正式投产发电,和日喀则市萨迦县的“中核萨迦30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产,越来越多的西藏高海拔偏远地区农牧民将用上更加稳定的绿色电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全程记录本趟叶片换装、运输行程,请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继续向世界在建的海拔最高、单体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地前进!
新华社客户端“中核萨迦30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叶片发运”换装扬举车上高原现场云直播
链接地址:
https://xcyh5.xinhuaxmt.com/newh5/#/report-list?liveId=172049104498280
从街机到抓娃娃机,硬币经济也将被移动支付取
“解禁”百日,中兴复苏几何?
中建海丝城 237万㎡国际滨江大城
硬核赋能
雷沃新能源后发先至的“动力密码”
对于新能源赛道的布局雷沃重工并不算早,但其首款纯电动装载机推出至今,依然是市场接受度最高的热销产品。如今,新能源市场内卷严重,产品同质化问题逐步显现,雷沃重工的成功之处在于切中了当下新能源市场竞争技术为本的发展关键,以及潍柴集团动力技术上的硬核底蕴加持。
相较于传统燃油装备,新能源产品的较量重点集中在新能源动力链的技术实力比拼,主要涉及电池、电机、电控,以及多元化燃料动力等技术。在占到电动装备总体成本40%至50%的动力电池上,供应商品牌高度集中、产品质量差异不大。在电机、电控技术上,中小整机制造商多依赖于外部品牌,造成动力系统的整体性能匹配上参差不齐。而多数头部企业虽然实现了电机、电控技术的自主研发,但从产品的实际落地作业效果中不难发现,电机、电控、电池管理等技术尚有很大提升空间。 而以动力起家的潍柴,凭借在动力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研发优势,早早布局新能源。多元技术路线并发之下,已完成了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纯电动三大技术路线动力总成产品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应用,为雷沃重工的新能源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新能源全链路技术领跑 构建新能源版块新壁垒 以雷沃重工电动装载机为例:在动力电池上,有别于市场中普遍安装的圆柱形磷酸铁锂电池,雷沃配备的潍柴弗迪定制化开发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是一大技术亮点。 潍柴弗迪针对工程机械工况定制化开发了具有超强寿命和超长耐久性的电池产品,更好应对工程机械设备高温、高湿和高强度作业要求,缓解电装用户的续航焦虑。 要知道高效的前提是安全,雷沃重工多角度入手加固电装“安全阀”。雷沃重工在电装上始终贯彻集成化设计。其中,动力总成和控制器集成之后,减少了高压线束,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得以幅提升。另外,动力电池和控制器整体封装,使得系统防尘、防水、防腐蚀性能大幅提升,进一步提升了设备可靠性和用电安全。 团队作战中,再强悍的兵也需要优秀的将领方能充分发挥作战能力,电控技术就是电动设备上的那颗“智慧大脑”,指挥着电动装载机,在更低消耗、更高效率的区间完成施工作业。 雷沃自主研发的高效智能控制策略,可精准控制各个动力单元,实现对电池充放电、电机运行,以及其他系统的智能调控。在提升各系统安全与使用寿命的同时,也从另一角度降低设备使用电耗,从而进一步增强设备的续航能力。 在潍柴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核心技术体系的强力支撑下,雷沃重工打造出兼具安全可靠、节能高效的新能源产品矩阵。这些产品通过动力系统与能效管理的深度优化,不仅实现了续航能力的显著提升,更以全生命周期的高稳定性表现,逐步赢得市场终端用户的信赖。 全场景解决方案 定制绿色施工“最优解” 除了电装单兵作战外,雷沃重工凭借对施工工况与用户痛点的深刻洞察,推出了极具针对性的新能源多场景一体化解决方案。面对不同行业、不同工况的作业需求,为用户提供绿色、高效、可靠的施工作业整体解决方案,并配套完善的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 在矿山领域,雷沃重工可提供包含FR750F挖掘机、FL966EV电动装载机和LT110H矿卡等产品在内的系列产品。凭借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高耐久性,完美契合了采矿作业环境下恶劣的施工环境与高强度的运行要求,为矿山开采作业提供了高效、环保的设备支撑。 三大核心业务全面转型!雷沃重工新能源产品凭什么后来居上?